为什么没有证书管理,开源加密和自动密钥轮换是不够的
在当今充满威胁、合规导向的世界中,加密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然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采用云原生架构,企业管理加密的方式——特别是企业如何颁发、追踪和轮换证书——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许多开发团队和平台架构师严重依赖开源加密库和内部自动化脚本进行密钥轮换。这些工具提供了速度和灵活性,而且它们在某些环境中能发挥作用。但将它们作为企业级证书管理的替代品是一种危险的过度简化,特别是考虑到后量子加密(PQC)和证书有效期将被缩短至47天的情况。
公共信心,私人风险
一些组织甚至公开宣布,开源加密和密钥自动化是其数字信任的前进策略。尽管这可能展现出了某种透明度和创新精神,但也可能预示着对未来复杂性的低估。如果没有成熟的证书生命周期管理(CLM)策略,这些组织就有可能创建脆弱、不透明且最终不可持续的安全基础架构。
现实情况是,开源工具虽然有用,但缺乏适应数字信任领域中巨大变化所需要的集中式可见性、管理和加密敏捷性。
密钥轮换≠加密敏捷性
自动密钥轮换是一种更广泛的策略中的有益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策略。在许多环境中,轮换脚本的范围很窄,适用于特定应用程序,并且缺乏对证书状态、使用或信任链的实时洞察。
这种方法可能适用于孤立或低风险的环境,但它没有考虑到:
跨混合基础架构追踪数千个证书的操作负担
跨团队和业务单元实施一致策略所需要的管理
满足合规要求所需要的可审计性
快速、安全地从RSA迁移到PQC或混合证书所需要的敏捷性
加密敏捷性是指快速适应加密系统以应对新兴威胁或标准的能力,加密敏捷性正在迅速成为一项基本要求。这不是可以在事后完善的事;它需要有意识的设计、可见性和编排,而这些仅凭开源库和脚本是无法提供的。随着后量子加密(PQC)的日益采用,这种需求变得更加关键——这不是一次性切换,而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其中不同的生态系统和产品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变化。要管理这种持续的复杂性并确保组织在整个过渡过程中保持安全,拥有精良的工具至关重要。
为什么证书管理是关键任务
证书管理不善是导致代价高昂的停机的主要原因。一个过期的TLS证书可能会关闭网站、切断API通信或中断重要的机器对机器工作流程。这些问题很少与弱加密有关,而是与缺乏监督有关。
在未来数年,这种风险只会日益增大。预计从2029年开始,浏览器供应商将强制实施47天的证书有效期,而目前证书的有效期是已经很短的398天。
与此同时,政府和NIST等标准制定机构正在推动组织在类似的时间框架内迁移到量子安全算法。
这是两股加密浪潮的交汇——前者强制推动快速续订,后者要求根深蒂固的算法变革。两者都无法通过临时轮换脚本或开发人员维护的密钥存储进行管理。
CLM平台提供什么
现代证书管理解决方案提供:
全面的可见性:可跨云端、本地和边界清点并追踪所有证书(公共证书、专用证书与混合证书)
策略实施:过期警报、续订工作流程与合规控制的自动化
受信任的证书颁发:利用具有可追溯信任链的公共与专用CA
吊销控制:立即吊销并替换已泄露的证书或被误用的证书
管理自动化:与DevOps工具无缝集成,同时不牺牲集中式监督
为量子做好准备:支持混合证书和PQC证书、加密敏捷性及迁移规划
这些功能不是可选可不选的功能。在一个由短暂的证书有效期和算法转变所定义的时代,这些功能是数字信任的基础。
底线
开源加密在现代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足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安全策略。公开宣称这些工具是其管理加密和证书的唯一计划的组织有落后的风险,或者更糟糕的是,这些组织将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败的风险。
只有对加密进行管理,加密才足以安全。只有具有可见性,自动化才有价值。而没有策略的速度是一种负担。随着行业朝着量子中断(quantum disruption)的方向发展,且短期证书将成为常态,因此问题不在于您是否需要证书管理平台,而在于在下一次停机、审计或算法变化之前,您能以多快的速度实施证书管理平台。
在数字信任领域,没有捷径。在2029年,做好准备组织和没有做好准备的组织之间将拉开极为明显的差距。




